ChatGPT是个基于预训练的自然语言生成模型。它能更好地处理智能对话,以适应对话应用领域的需求。这种以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能够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进行对话,达到真正像人类一样聊天交流,甚至能完成撰写邮件、文案、论文等。
笔者注意到,ChatGPT的设计目标,特别关注于高使用率。事实上,任何一种语言系统的存在,都是为了用。要被使用,其自身必具高效。因此,效用原则可以说是所有AI产品以及更大范围的计算机产品所秉持的根本原则。但到目前为止,ChatGPT在人工智能的自然语言处理领域里,比较成功地运用了循环神经网络模型解决了顺序性数据交互。但也仅仅如此,正如事物多有利弊两面,这个语言处理产品同样有它的麻烦:怕文字量大,耗时长。在处理较长序列,例如长文章、书籍时,也还存在着模型不稳定或过早停止有效训练等问题。
市场层面倒很是响应。相关企业更是以裁员其他AI员工的方式,集中力量猛推了这个工具性产品。于是,人们看到,用ChatGPT来开展智能搜索、智能办公、自动驾驶、智能地图、创作检索、产品推荐、AI作画、AI生成视频、编曲、海报、撰稿、安全监测同声传译、内容审核、内容分发、数字人、供应链管理、智能零售、在线教育、在线客服等项目领域的企业都活动了起来。这就更加激活了这个产品的上升力,其应用速度已超过TikTok当年9个月破亿的速度。
(资料图)
应当说,这一现象印证了数字时代产品应有的当量。打个比方,如果我们把以往所从事的业务比作处在人间清暑殿,那么数字时代产品就处于天上广寒宫,它让人类实践着“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真正是在无限的多维度立体空间与时间的无限延展。从现实社会领域出发,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以数字化为特征的高新科技时代带给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伟力。这股力量无疑将在更广阔的领域更深刻地改变我们的认识,改变我们自己。由此,笔者想以紧迫感的表述来构成下列观点:
紧迫感之一: 改造学习方式。ChatGPT引发了人们对“模仿学习”(Imitation Learning)的关注。模仿学习的思路是:让模型模仿人类的行为。这使得 “类人行为”的出现成为可能。假以时日,类人行为的替换效应将得以显现,机器手将成为小儿科。既然如此,人类的学习方式就不得不从现有的模式做出更有效用的安排。
紧迫感之二: 企业要抓紧在应用层次上的开展。ChatGPT有没有用、该不该用已经不是问题了。关键是人们怎样用好它。目前还在我们可以探讨的时间段。但这个时间已经很紧了。各类中国企业都必须迅速把握这一工具,结合企业实际,开发出属于高科技工具运用水平上的新产品,特别需要适时改变投资模式、运行模式、管理模式、营销模式,以适应规模效应。
紧迫感之三: 强烈关注“领域”层面上的数据信息的持有与保护。当前,国家十分重视发展与安全并重。欢呼高科技的进步是必须的,审视这一进步也是必须的。凡事必有利害两面,趋利避害,未雨绸缪,在高质量发展和国家总体安全高度上必须有所关照。技术本身是中立的,但伴随ChatGPT在全球的流行,网络黑客已经开始利用ChatGPT批量生成勒索软件与恶意代码,并进行信息窃取等活动。同时还要防止那些利用技术的中立性,恶意开展偏执业务的行为。
笔者认为,企业应该更加关注自身发展与数据安全的关系,要尽快在现有平台上建立更大规模的数据库并加以严格管控。不难看到, ChatGPT的强大功能,来自大规模的“预训练”。所谓“预训练”,讲的是ChatGPT拥有3000亿词量的语料库和1750亿参数的数据模型,作为提示其生成翻译、问答和文摘功能的基础资料,由此生产出的文本,具有超过自然人知识能力的相关材料。显然,它比围棋软件这类单向产品又进了一步。但这仅仅是能让人看得见的一个点。
紧迫感之四: 对企业文化这一意识形态领域的具有高技术含量的产品的渗透力要有科学意义上的充分认识。“模型”,是最容易被人忽略掉人的存在的东西,而任何一种模型的建构,无一不是基于人的需要所引发的。如果模型在建成之时即忽略了人的存在价值,那么,它于人类便缺失了某种在效用层面上的意义。
有大量资料表明,ChatGPT具有主动认错并听取意见优化答案、质疑不正确的问题以及能完成连续的、多轮次对话的特征。可见,如果ChatGPT进入自动生成状态,一方面,人们得以从繁复劳动中解脱出来,另一方面,专注于更关键的工作,成为对人们工作任务的更高要求。这给人类劳动、企业家精神、企业人文价值建设指出了新境界、新目标、新任务。
紧迫感之五: 企业工作者要精准把握企业的实情真意,不要被工具性的“客观意见”带着走。聊天机器人、问答系统、文本生成、文学创作等工具性产品一定会给企业行为提供更有效用的手段。但企业工作者一定要有文化自信。要冷静地看到,一方面,这个技术产品自身还在不断地演进和改进,更好地适应着企业需求。另一方面,它也在不断适应企业需求的同时,反向影响、诱导、带领着企业行为的需求认知。因此,必须强化科技与人文的高度融合,以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认识和运用这一智慧产品,要努力作智慧产品的主人。
紧迫感之六: 密切关注ChatGPT的走向。目前,已有研究机构预见到ChatGPT可能的走向是:监督训练、排序、强化训练。笔者认为,这是从完善产品自身一端而言。而由此引发的上述改变,其影响远比这大得多。
紧迫感之七: 更加关注元宇宙。当下出现了这样的说法,认为元宇宙要冷场了,笔者对此持有异议,这两个物什,恰恰具有本质上的逻辑关联。元宇宙为ChatGPT这一工具提供了属于它的那个 “场”,而ChatGPT的功能要得到元宇宙的空间才能充分施展开来。放在企业角度看,元宇宙的需求,为企业发挥ChatGPT的工具功能进而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导向与市场空间,而ChatGPT的工具性手段为企业不断创造新的发展空间提供了来自于高科技成果转化的动能。两者不可偏废,执于一端则全盘皆失。要从国家社会发展与企业进步等多个层面上科学推进,落到实处。
ChatGPT为中国企业发展进程提供了一个新工具。挺好玩儿的。
文/本刊记者 曹忆江
编辑/莘然
本文刊载于《中外企业文化》2023年3期